珍爱生命,从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开始

在中国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民以食为天”,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积累中,中国饮食文化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等多种角度进行细分,有着不同的地方特色与文化品味。

01食用野生动物的历史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传统饮食文化中不仅含有精华也存在着一些”陋习”。

在古人的食谱中不乏“野味”的存在。在明清时期,“水路八珍”说法中就鹿尾、象鼻、驼峰、豹胎、狮乳、猕猴头等野味的影子。宋代的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写到,“深广及溪峒人,不问鸟兽蛇虫,无不食之”。清朝的《清稗类钞》中详细介绍了一道龙虎菜,将蛇和猫煮熟一起吃掉。那时的野味成为了达官贵族所彰显身份的食物,也成为了饥荒年代摄取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02对野生动物所带来的危害

关于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熊,“肉性味甘、平,虽无毒,但有痛疾者不可食”;鳞鲤(穿山甲),“性味咸、寒,有毒,其肉甘、涩,味酸,食后慢性腹泻,继而惊风狂热”。人们遵循物以稀为贵的理念,深信熊胆和穿山甲的鳞片对身体具有滋补功效,即使有很多药草可以达到同样的疗效,但人类对这些充耳不闻,依旧坚持食用野生动物。

每年,全世界都有七千多只亚洲黑熊遭受着残酷的屠杀。它们被关进铁笼里,被人们用极不卫生的方法取胆汁入药,但不缝合它们腹部的伤口。这种残忍的取药方式,极大的缩短了黑熊的寿命。

在山林中生活的穿山甲,遇到危险时它们会将身体蜷缩起来保护自己,但在人类看来这种保护方式未免太小儿科了。因穿山甲的鳞片传言具有通经下乳的功效,因此人类残忍的剥夺了它们的鳞片入药。年,全球有关穿山甲片的案件中,捕获鳞片11.9吨,这意味着约有2-3万只穿山甲遭到了残忍屠戮。

03食用野生动物的隐患

食用野生动物的原因,除了药用还有猎奇心理在作怪。好奇心驱使着人们食用各种生活中所很难接触到的东西,其吃法也层出不穷,研究出“活吃猴脑”、“三吱儿”等残忍的食用方法。其实不少对人类具有重大杀伤力的流行疾病都是由人类在食用、捕猎野生动物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少病毒都以野生动物作为载体,如马尔堡病毒、汉坦病毒、SARS冠状病毒(非典)等,这些病毒的存在对人类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根据不完全统计,野生动物与人存在共患性疾病与病菌寄生虫所引起的疾病多达百种。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复杂,肌肉或者血液里潜伏着未知的细菌、病菌和寄生虫,即使是在高温灭菌的情况下也不能完全清除,所以食用野生动物所带来的隐患是巨大的。

04结语

在历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我们懂得了大自然和动物是人类在地球上必不可少的伙伴,是维持物种多样性的根本。盲目追寻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是与当今不断发展的文明社会背道而驰的。大自然馈赠予我们太多的可利用资源,我们应该报以更好的爱护与守卫。

原创声明

以上内容均为培森家园原创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以上全部内容。更多精彩,尽在培森家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shengdongwua.com/stjj/126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