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猎人吃野生动物为什么不会被病毒感染,

在发明“钻木取火”之前,原始人都是吃生肉,这就是原始部落的“茹毛饮血”时代,研究发现原始人的上、下颚骨很发达,就是因吃生肉练就的“铁嘴钢牙”。

历史上出现火种后,古人开始把肉烤熟吃,这就大大提高了食物的吸收率,原始人宽大的颚骨逐渐退化。

(问题来了)古代猎人经常吃野生动物,为什么他们从没被病毒感染呢?

其实古代被病毒感染的几率比现在要高出许多,只是古人不知道是病毒所致。

人们认识病毒是在显微镜发明之后,这其中16世纪,荷兰亚麻织品商人列文虎克功不可没,他自己学会了磨制透镜,第一次描述了许多肉眼所看不见的微小植物和动物。

人们认识事物都有一个过程,到了年,德国科学家恩斯特·鲁斯卡发明了电子显微镜。他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百万之一毫米的病毒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也就是说,人类认识微小病毒不过二三百年的历史,但是病毒存在应该有上万年之久。

古代发生病毒传染其实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瘟疫流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瘟疫流行并不完全是猎人吃野生动物所致。

古代猎人吃野生动物造成的传染应该不是很多,这是因为古代猎人所处的环境不具备传染条件,深山野林人烟稀少他传给谁去?

现代不同了,交通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许多城市居住的人口过于密集,这都为疫情的爆发提供了便利。

有句话叫做“无知则无畏”,古人不知道病毒是个什么东西,在吃野生动物时同样存在着被传染的风险,只不过他们始终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另外病毒不断进化,人的免疫系统也在进化,猎人经常吃野生动物,感染病毒的几率高,身体自然而然产生了抗体。

也就是说,猎人比一般人抵抗病毒的能力要强,猎人吃野生动物不致病,不代表普通人不致病,这就好比“挑战极限”中的贝爷一样,他吃野生动物有种天然的免疫力。

真正因猎人吃野生动物造成瘟疫的是清末民初的东北鼠疫。

年10月25日,以今天的哈尔滨道外区,即当年的傅家甸为中心爆发了鼠疫,这场瘟疫持续了6个多月,席卷半个中国,吞噬了6万多条生命。幸亏最后被以伍连德为首的专家组,力排众议,改变灭疫方向才控制住了肆虐的疫情。

伍连德祖籍广东广州府新宁县(今广东台山市),出生于马来西亚,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中国现代医学先驱。

当时伍连德是临危受命,疫情发生一个多月来,援助的外国专家和清廷医官始终认为疫情是老鼠身上跳蚤传播的。

也就是跳蚤咬了染病的老鼠后,又咬人致人感染鼠疫而死亡的。

(伍连德)

外国专家和清廷医官一直以灭鼠和灭跳蚤为首要任务,但一直没有任何效果,疫情迅速蔓延开来。

伍连德来到东北后,他通过解剖病人尸体并没有发现鼠疫杆菌,认为这不是跳蚤引起的疫情,况且东北天寒地冻,哪有那么多跳蚤呢!

伍连德敏锐发现这是一种发病十分凶险的肺鼠疫,是通过飞沫传播病毒的。

他的这一说法受到了外国专家的奚落,但伍连德坚持自己的判断,最后力排众议被朝廷委以重任。

伍连德改变了原来的办法,给老百姓发放口罩,说服死者家属焚烧尸体,街道喷洒消毒液……

经过三个月的奋战,最终控住了疫情,半年后东北鼠疫完全消失了。

现在回头看百年前这场疫情,和17年前的非典以及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有许多相似之处。

东北鼠疫是猎人吃“旱獭”肉感染的病毒。原来东北一带的猎人有捕获旱獭的传统,猎人剥下的旱獭皮制成了高档毛领,旱獭肉就被猎人吃了。

旱獭由于被老鼠传染了病毒,猎人吃了旱獭肉而被传染。

17年前的非典是广东人吃野生动物果子狸造成的,原来果子狸喜欢吃蝙蝠,蝙蝠身上带走病毒,果子狸是中间宿主,它吃蝙蝠不致病,但不管普通人还是猎人吃了都会被感染病毒。

历史告诉我们,不管是猎人还是普通人,千万不要吃野生动物,远离它们才是正确的选择。

文/秉烛读春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shengdongwua.com/stfz/126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